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0月23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)今天上午,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”上海“十四五”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,围绕“勇担转型重任,勇当科创尖兵,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”主题,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介绍宝山区“十四五”期间建设发展成果。
李晨昊表示,宝山区谋定快动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,“十四五”期间,研发投入强度达4.69%,实现大幅提升;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20.3%。在产业转型方面,宝山区正在打造高端新材料、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,已推动吴淞材料实验室纳入全市国家实验室“3+4”体系并实体化运行,支持上海大学建成核电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。

宝武(上海)碳中和产业园(中部片区)——互联宝地·滨江园是宝山区深化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。副园总张鑫磊介绍说,该园区是在中国宝武生态战略规划“低碳+智慧”转型升级要求下,为进一步提升钢铁主业土地利用效率打造的以研发中试为主,集产业办公、产业孵化等产城一体的现代科创产业园,园区导入了一批硬核科技类企业作为创新引擎和创新主体。
例如,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由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牵头组建,围绕功能介孔材料、纤维与柔性材料、高效储能材料、生物医用材料领域,开展跨区域、跨领域、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。记者了解到,为宝钢股份与吴淞材料实验室牵线,是宝山区在新材料领域打造企业引领的协同创新格局的关键一步。

该园区的另一家企业山海氢(上海)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复旦大学教授张波创立,核心成员均为复旦教师、博士等,依托张波团队10余年的核心技术积累,聚焦氢能核心材料催化剂和膜电极的研发与生产。该公司副总经理杨雁佳介绍说,在产业链与盈利能力方面,公司凭借催化剂、浆料、膜电极等核心自主技术形成完整供应链,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,产线已搭建完成且生产设备自主研发,产品良率高、成本可控;公司具备国际化布局能力,计划拓展欧洲、日本、北美等氢能领先市场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10倍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